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发布时间:2025-08-0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8月4日04版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作为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色,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逐步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提升育人实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不仅注重顶层设计,更将创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思政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

  (一)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融入工匠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教学中积极挖掘和融入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金课”。例如,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系列讲座,邀请行业内的杰出工匠大师走进课堂,分享他们的职业生涯经验、精湛技艺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同时,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劳模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实施互动教学模式

  为了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师独白”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例如,开展“马拉松机器人进课堂、到高精尖企业上课”创新实践,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天工Ultra”引入思政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感受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组织学生走进高精尖企业,开展沉浸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理解新质生产力,树立技能报国志向。这种将科技前沿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显著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在专业课程中挖掘与融入思政元素

  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在思政课中加强思政教育,更注重在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与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例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学校艺术设计学院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工作,要求教师从各自的授课内容出发,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取经典案例,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结合电影《金刚川》讲授“军装中的立翻领影视化绘制”课程,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艺术教学部选用《秦代兵马俑与汉代霍去病墓石雕比较》讲授“传统装饰艺术”课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式的写实传统和国家意志在公共艺术中的作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选用聂家庄泥塑来讲授如何设计与制作H5页面,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拓展实践教学平台,深化思政育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深知实践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一)积极建设与利用校外实践基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建设和利用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到北京草帽人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开展助农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奉献精神和责任感。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组织学生奔赴辽宁省辽阳市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到李大钊烈士陵园开展暑期党史学习教育,前往无名英雄纪念广场、香山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等,让师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入了解历史,在缅怀革命先烈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二)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大课堂。例如,组织学生赴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开展沉浸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作用。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组织“主题教育强党性 勇毅‘黔’行铸匠心”暑期社会实践贵州行活动,让学生在贵州之行中回顾过去,珍视现在,展望美好未来,深刻感受信仰的力量与长征精神的伟大。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推动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例如,定期举办“思政文化节”“红色经典诵读”“‘榜样力量’分享会”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思政育人氛围。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文化设施,如校史馆、荣誉室、思政教育基地等,开展主题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学习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爱校荣校情怀和报国之志。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养。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成效显著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效不仅体现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上,也反映在学校整体育人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彰显上。

  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在4个方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第一,加强对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的系统研究,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规律和特点,形成更多具有原创性和指导性的理论成果;第二,进一步挖掘校内外优质实践资源,开发更多实践教学项目,拓展实践育人的深度和广度;第三,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成效纳入教师职称评定、教学奖励等环节,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第四,进一步加强与家庭、社会、企业的协同联动,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共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未来,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持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佟磊)